什么样的翡翠是好的?
在选购翡翠时,大家常会听到“种”、“水”这两个专业名词。 那么这两种概念是什么?它们又各自代表了什么呢?
什么是种和种分 翡翠的种是由其结构决定的,而结构是指矿物晶粒的大小及其排列方式。种的好坏与结构和透明度有关,但并不仅仅是看透明度,所以人们常说种好不透明或半透明也是种好的一种表现。 翡翠根据其质地可以分为细糯种、冰种、玻璃种等,不同种的翡翠质地不同,品质也不同。 种指的是结构,而不是颜色; “种水”一词中的“水”就是透明的程度,“种”则是结构的精细度。 在市场中,人们习惯把翡翠的种分为老种和老新种之分(也有说老坑和新坑),而将老种分为老蓝、老油、新老蓝和老油新四大类。 这四类种水的区别主要在于结构粗细的不同上——老种翡翠颗粒细小,结构致密,质地非常好;而老新种或者新种的翡翠相对要比老种结构粗一些,透明度也会稍微低一点。 老种硬度高,色泽温润,看起来非常自然; 而新种的翡翠虽然颜色比较鲜艳,但是硬度不高,容易失水变灰。 所以通常来说,老种的翡翠会比新种的更好些,但也不绝对,还需要从色泽,透明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何为水头 所谓的水头即指翡翠的透明度,也就是翡翠中有光线可以穿透的程度。 有句行话叫“种好不见光,水多不见底”,就是说如果翡翠有通透感,但是没有光照进去,说明这个翡翠是没有种没有水的;反之如果有水润的感觉但没有透光,就说明这个翡翠虽然水头足,但没有种。
种水和透光度的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说种的好坏对翡翠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种好了才能谈得上水头足。 不过一般来说,种好的翡翠必然水头也比较佳,两者很难分离。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有些翡翠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侵蚀作用,导致内部的矿物质发生迁移,使原本透明度很高的翡翠变得不透亮起来,甚至变成干白种。
种和水的关系 翡翠的种和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种代表的是翡翠的结构细腻程度,水则代表着翡翠的透明程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