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透亮的翡翠是好翡翠吗?
“透光”,是鉴定翡翠真假的一个方法之一;但是,用“是否透光”或者“是否打灯透”来评判一块翡翠的好坏则是非常愚蠢的,甚至可以说是谬论。 原因如下—— 天然形成的两块一模一样的石头,一块具有通透感(可看见底部),另一块不通透,那么肯定是不通透的这块更贵。因为它们在自然状态下都是这样的。
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得两块一样的石头一块能透光,一块不能透光,那么不能透光的这块肯定更贵! 为什么呢? 因为它的价值来源于它不可复制的自然属性。 也就是——只有这种结构,只有这种颜色的翡翠才能称为“xxx”。
例如:只有这种种质的翡翠才能称为“玻璃种”,除了这种种质的翡翠,其他任何种质的翡翠都不能称为“玻璃种”。 所以,一块玉石,只要知道了它是哪种材料,再评估一下尺寸、颜色、瑕疵等,价格基本也就确定了。 而如果一块原料通过一些手段使其能够透光(如:擦磨去皮),那么必然要损失一部分天然的属性以获得可加工性。
此时,再根据人工损伤程度、料子本身的品质等因素决定是否值得去损失这些天然属性,从而确定最终的价格。 如果不值得,那么就把不能透光的部分去掉,剩下能打灯的部分进行出售,这样就能避免整体价值下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