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形成多久?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翡翠产地只有两个,一个是在亚洲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另一个是在欧洲的奥地利。不过,在早先的时候,人们把翡翠产地认为是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和中国的云南,甚至有人还认为墨西哥是翡翠产出地之一。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翡翠产地了,但是为何曾经会有这样的误区呢?这都得源于一种名为“假翡翠”的矿物。这种矿物在化学成分以及物理性质上与翡翠都很接近,且都呈翠绿色色彩丰富。在缺乏鉴识装备的古代,人们很难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误以为假翡翠就是翡翠。
那么到底什么是假翡翠呢?它又有什么特征呢? 假翡翠,学名作氯氧化铋矿,英文别名可称为biotite或bismuthite。它属于酸盐类矿物的一种,主要成分为铋氧化物,并含有少量铝、铁、钛等矿物元素。由于微量元素的影响,其颜色呈现多样色,有白色、黄色、粉红色、绿褐色或者黑色等。 虽然假翡翠与翡翠在外形上面极为相似,不仔细观察或者是将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话,很容易将两者混淆,但是假翡是玉石中的次生矿物,它在形成过程中会填充在原来的岩石缝隙中,因此其形状多为圆柱状、短柱状或者块状,而翡翠一般为纤维交织结构,所以可以看到细密的纤维状晶体。 除了肉眼识别之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测光谱仪来对两种矿物进行甄别。因为假翡翠包含的元素种类较多,它的光谱图会出现多个吸收尖峰;而翡翠的光谱图中则只会出现一个强吸收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