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变干怎么补救?
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内部会溶解吸收周围岩石中的矿物元素,从而起到增色作用;但在后期清洗、加工、储存或佩戴的过程中,可能会流失掉一部分元素,使得颜色发生变化,也就是“跑色”现象。 “跑色”一般分成两类情况:一类是原色丢失,即原有的绿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色或者浅色的结构;另一类是溢色,即绿色向表面扩散,颜色变淡。 影响“跑色”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成分、构造、蚀变作用以及后期的处理等。其中,成分的影响最大。 也就是说,不同成分的翡翠其“跑色”的情况是不同的。例如: 由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的成分其“跑色”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判断一件翡翠是否“跑色”以及具体“跑色”的程度如何之前,需要先确定它的成分。
不过,天然形成的翡翠其组成成分及结构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判断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如果经过强酸浸泡、高压填充,或者高温烘烤等人工处理之后,即使原来绿色的翡翠,也可能被改变成无色或者低色的翡翠,此时就可以通过观察来判定。经过处理后的翡翠往往会有明显的颜色加深或者变色迹象,而且颜色分布也没有原来那么均匀自然。
当然,这些辨别方法都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才能看出效果。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准确判断一个翡翠是否存在“跑色”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问题翡翠,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除了“跑色”可能变干以外,长期置于潮湿的环境也有可能使其出现沁色或者染色现象。
1. 化学处理 2. 物理处理 最后提醒一句,虽然保养得当可以有效延长翡翠的寿命,但是若发现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就要及时处置,以免错过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