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甸翡翠有几类?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色彩鲜艳的珠宝,比如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其颜色成因是因为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混入了其他金属离子造成的,也就是这些矿物质本身具有多种颜色,只是由于混入的金属阳离子种类和量的差异,形成了现在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不一样的颜色;而有些宝石,像托帕石、橄榄石、月光石等,它们的色彩是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比如托帕石经常会被辐射着色成各种彩色,而橄榄石则会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沾染上铁质氧化物而变成深绿色。 那有人就会问了,既然所有宝石的颜色都是外力导致的,那么为什么没有外力的部分宝石就没有颜色了呢?比如说,白宝石(刚玉)是没有颜色的,而紫宝石(尖晶石)也没有颜色……这是因为,对于刚玉来说,构成它的铝氧八面体结构中,四个顶角的氧原子跟周围连接的氧原子是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的,整个结构非常稳固,难以被其他元素入侵,所以即使有元素进入,也无法改变结构的稳定性,当然就不会有影响宝石色彩的效果了。而对于尖晶石而言,组成他的镁铝硅酸盐分子间结合力比较弱,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很容易重新排列组合,使得其中的金属阳离子有机会进出晶格,一旦接触到外界的氧气,金属元素与氧原子就会结合生成阳离子氧化物,从而导致宝石的色彩出现。 所以基于上述的原因,我们可以把有色宝石大致分为两大类,即: “染色”宝石 和 “着色的宝石” 。
“染色”宝石指的是由于矿物晶体本身的结构导致其中的某些阳离子易于发生色散反应,当这部分阳离子被氧化或者还原后,宝石的颜色就会产生变化;而“着色的宝石”则是由外来因素引起宝石的颜色,这种颜色通常都会保留很长时间,甚至永久不掉。 目前我国对于彩色宝石的鉴定检测主要采用光谱分析与化学分析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