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里的棉絮很多?
棉是翡翠内部的白色矿物,它是翡翠原料中一种特有的结构,在玉石学中称为“棉絮”或“石花”。 虽然“棉絮”和“石花”是两种不同的名称,但它们都是指的同一种存在,即微小的矿物晶体,它们在翡翠内部像雪花一样分布,因此也被形象地叫做“雪花”。 由于棉是呈纤维状或者点状、细脉状分布的,所以它总是以分散的状态存在于翡翠中。有时,它们也可以聚集成比较明显的条纹,但无论如何聚集,它们都会保持纤维状的轮廓。除了完全透明的翡翠,其他种类的翡翠都有不同程度的透明度差,也就是不透明或者微透明,而在这种透明的边界区域,我们往往会看到白色的、类似冰山的形状,这些就是由很多细小的矿物晶体聚合形成的,也就是常说的“石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棉絮”“石花”和“石脑”都被称为“杂质”,但在实际的鉴别过程中,行家们往往并不将它们的存在视为瑕疵,而是作为评判玉质的一个标准。这是因为,虽然从肉眼来看,这些物质似乎明显影响到了翡翠的美观性,但实际上,它们的存在并不会对翡翠的价值造成显著的影响。
当然,如果一件翡翠材料本身就已经很稀有了,那么上面如果再带有少量“棉絮”的话,反而会使它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本身的特质,使它的价值更加凸显出来。 总之,在判断一块翡翠的好坏时,不能简单地用是否有“棉絮”来衡量,还要综合考虑其它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