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肉眼如何辨翡翠?
作为一个从业近9年的珠宝人,虽然肉眼评估会有错漏的时候,但一般不会出现巨大的偏差;而很多刚入行的小白,因为对行业理解不够深入,看走眼的几率反倒更大一些……所以,看完这篇干货文,你一定能成为朋友中“最靓的崽”! (全文835字,阅读仅需2分钟) 在介绍方法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两个概念:种和水。在珠宝学中,种的观念是指宝石的透明程度,将宝石划分为5个等级: 其中,透明至半透明的宝石才能称之为晶质宝石(Crystal Ge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晶”,而含铁量越高,水晶的底色越偏褐色。 水的观念则是指宝石的水润程度,将宝石分为干、湿两型: 而我们在市场上常见的玉石大多数都偏干燥,在水分这一维度上属于「干型」。除了水之外,玉石还含有透闪石和阳起石两种主要矿物,不同的品种含有这两种矿物的比例不同,导致了和田玉在质感上的「粗」「细」之分——粗的和田玉大多含有较多的透闪石,细的和田玉往往含有较多阳起石。
种和水这两个概念可能较为抽象,这里给大家展示几类常见晶质的特征: 看完这些图片,相信你已经对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几个辨别技巧——先看种,再看水。
1. 干型:大部分水晶都是干型的,含有绿色火焰色的荧光。
2. 半干型:含有黄色或橙黄色的荧光,如黄玉、红纹石等。
3. 半湿型:含有蓝色或蓝色的荧光,如海蓝宝、托帕石等。
4. 湿型:含有红色或粉色的荧光,如粉晶、石榴石等。
看外观:在加工打磨过程中,翡翠的每个点的硬度都不一致,因此抛光也不均匀,呈模糊状、雾状、丝状、团状,看起来比较模糊。翡翠的颜色可分多种色调,同一颜色中又有不同深浅的色级,因此,翡翠颜色的分布总是很不均匀,即使是绿色或紫色为主的品种,也常伴有其它颜色的色调。B货翡翠的颜色都是一块块的,界限很清楚,颜色浮在表面,呈死色、一层色,看起来很艳、很假。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可看出绿色翠性(俗称蜈蚣纹)。翡翠的绿色有黄中带绿、蓝中带绿等,色调变化很大,颜色的深浅也是变化多端。而玻璃仿玉不但色调变化少,而且颜色的组合也单调,比如,玻璃仿玉虽也能做出绿色产品,但绿色中基本不带有其它色调,颜色的深浅也变化不大。
听响声:翡翠的韧性很好,所以相互撞击时声音清脆有回声,尤其是A货翡翠的声音更好,而B级翡翠在相互撞击时声音很干、很闷,声音不“跳”。C货翡翠的声音听起来比B货还要差。
测硬度:翡翠很硬,而玻璃仿玉在较硬的石头(如水晶)上划不会有划痕。但是,翡翠在石头上划会出现红色粉末,而在玻璃仿玉上划,则有白色粉未。
辨后刻:鉴别后刻翡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强光或阳光底下观察,如果发现有杂色或杂点的地方颜色很深,但周边的颜色却很浅,就应引起注意。因为B货翡翠是先泡酸、漂白,然后再染色,色剂总要沿着原来的裂纹或毛细孔走的,所以有裂纹或色重的地方颜色就特别深,而周边的颜色就相对很淡。如果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后刻翡翠在染色过程中,颜色只停留在表皮,没有进入到内部,这一点特别明显。一般来讲,后刻翡翠的颜色都比较死板、呆滞,缺乏生动活泼的感觉。
鉴定翡翠的几点要领
一要观察其色,翡翠之色妙在绿,绿的好坏在于“翠”,翠之妙在于艳而不死,亮而不妖。因此真正的翡翠绿得有灵性,绿得通透。假翡翠的绿没有灵气。
二要听其音,翡翠的内部结构使其敲击时发出玉石之特有金属脆音。
三要观水点,翡翠在加工过程中,经过打磨,其内部的一些小裂纹或不纯物,被水沁入,行家把这叫做“起水”。
四要析石花,行家讲的石花,是指构成翡翠的两种矿物成分——绿辉石和钠铬辉石相间的部分。“无花不成翠”,是说真正的翡翠是多矿物集合体,析不出很纯的晶体矿物。石花的有无是识别翡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