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狗屎底翡翠?
这个概念是赌石圈里特有的,用来形容切垮的料子或者标错价的原料。 赌石圈里的“狗屎”,并不是真的在石头里吃出狗屎的味道(那得多臭啊)……这里的「狗屎」指的是翡翠原石切出来以后,颜色和种水很糟糕,像垃圾一样的部分,形象一点的说法就是「狗屎」。 而「狗屎底」就是指这块原石的种水和颜色都很差、价值很低的部分。 由于「狗屎底」会大面积影响最终成品的颜色和种质,是十分影响美观度和价值的一部分。所以一块原石的“狗屎底”是否干净利落,对最后成品的价值影响很大。
在切料的时候,如果发现有“狗屎底”,通常需要根据“狗屎底”的情况来及时调整切工了——如果“狗屎底”面积太大且较为脏乱,那就可能需要适当放弃一部分原料,让价值低的部位尽可能薄一些,同时保证重要的部位能够完全取出;如果是小块且色纯,那就可以保留下来,作为下一步的雕刻参照。 当然,如果切出来的形状不好或者出现“狗屎底”,也有可能将原本价值较低的原料做成比较有价值的饰品。
比如有些翡翠原料表面虽然有着大片的绿,但是底色不干净或者有淡黄色,这样的原料做首饰往往效果不佳。但如果有巧匠,可以将那些绿色用精湛的工艺掏空,并在里面填充上其他颜色的蜡,做出绿色的珠子或挂件来。 所以说,有没有「狗屎底」以及「狗屎底」的大小如何,对于原料的价值判断和后续处理都很重要。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时候一些故意而为的“狗屎”反而能让一块原本没有价值的原料变成值得收藏的精品。比如说在雕刻过程中为了突出题材而留出的、象征乞丐的补脏。
狗屎底翡翠其实不是指某一种翡翠品种,而是对翡翠底子的形容。这种翡翠底子颜色乌黑晦暗,好像狗屎一般,从透光的角度看过去,颜色接近于棕红色,并且,狗屎底翡翠在灯下和自然光线下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灯下颜色会相对好一些,接近于水红或者鸡血红,通明度也好一些,但自然光下颜色变黑,通明度也随之变差。
狗屎底翡翠其实是以次乌、黄龙玉、印尼玉冒充翡翠出现的,其和翡翠的外观很相似,都是以黑色为主的玉石,一般呈灰黑、深褐黑、绿黑等色调,而且都是半透明至不透明,因此,容易同黑色翡翠产生混淆。鉴别狗屎底翡翠可采用以下特征:
1、密度鉴别
狗屎底翡翠的密度小于翡翠的密度,因此相同体积下狗屎底翡翠的重量比翡翠稍轻,可采用掂重法来鉴别,注意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能够提高鉴别的准确度。
2、折射率鉴别
狗屎底翡翠的折射率低于翡翠,因此可用折光仪来测试其折射率,狗屎底翡翠为全反射,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
3、滤色镜下鉴别
翡翠在铬滤色镜下会出现颜色变化,呈红色或粉红色,而狗屎底翡翠在铬滤色镜下无明显变化。
4、测硬度
狗屎底翡翠的硬度比翡翠低,翡翠属于硬玉,摩氏硬度为6.5-7,而狗屎底翡翠主要由叶蜡石组成,其硬度最高只有6,因此,用翡翠可以在狗屎底翡翠上刻划出划痕,而在翡翠上却不会留有划痕。
5、颜色鉴别
翡翠的颜色和狗屎底翡翠的颜色有一定的差异,天然翡翠的颜色自然有神韵,而狗屎底翡翠颜色为次生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