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的春?
“色”是评价翡翠优劣的关键因素,而“淡”和“艳”则是形容色彩浓淡、明暗程度的两个概念。比如这串珠子,颜色很淡,我们可以叫它“淡油青底”;那如果对这串珠子略加打磨,使颜色变深一些,我们可以说它变成了“油青底”。当然,这种描述也只是形容颜色的相对程度而已,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比如这对耳钉,按这个标准来评判的话,应该各称为“中油青底”或“中深油青底”。 不过,在行内还有个判断色彩的更具体的标准,就是看颜色是“正”还是“邪”。
“正色”也叫“真色”,是指颜色纯正浓郁,没有夹杂其他色调。而“邪色”则是指颜色偏邪,即含杂色,或者色调偏暗。 根据这个标准,上面这两串珠子的颜色就有不同的称呼了——因为其中一串颜色纯黄且鲜艳,被称为“正阳绿”或者说“高绿”;另一串颜色偏灰,可以被称作“菠菜绿”、“辣绿”或者“阳绿”。 至于最后这两种颜色,行里一般不常见,因此也很少被专门称之。实际上,只要色彩浓郁艳丽,行里都统称为“翠”(不过,现在市场上很多所谓的“翠”其实都是经过酸洗注胶处理的B+C货,也就是俗称的“翡翠B货”或者“翡翠C货”)。
需要说明的是,行内一般不把无色透明的水晶叫做“水沫子”,虽然它和冰种、玻璃种都有无色的品种。如果一定要区分,可以把水晶中的无色透明品种称为“清水子”,把含有灰色色调的无色品种称为“灰水沫子”或是“白水沫子”。 而有了上面的这些铺垫,就可以理解“春”的概念了。 在行里,人们用“春”这一概念用来形容或比喻颜色偏黄的品种,如“鸡油黄”、“蜜蜡黄”、“蛋黄”等。而绿色比较深的,则有“菠菜绿”、“橄榄绿”等等。此外还有“黑曜石”——这是一种非晶质的黑色宝石,并非由石墨转化而来,所以不能作为黑色的颜料使用。
由于黑色色调过于单调,所以在行里,对黑色的形容还有很多。比如对那些带有灰色调的烟灰黑色,就可以形容为“黑曜石”一样。而那些带有些许绿色、黄色的墨黑,则可以称为“乌金”、“墨玉”等等。 所以,总结起来说就是,在评价翡翠的颜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其色调的纯正与否(以及是否偏色),注意观察其色度(色深的程度),并仔细观察其色彩调和的情况(均匀度)。而这三者当中,色度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