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石能染色吗?
天然翡翠的色泽由一系列有机色素颗粒构成,这些颜色是天然的,也是独一无二的。但市面上有很多用次级原料或B+C货制成的仿冒品,这些材料的颜色大多经过染色处理后才能达到近似的效果。 那你知道这些颜色的来源吗?原来啊,它们都是从天然矿物中提取出来的颜料,通过浸染的方法附着在翡翠的表面而呈现出的自然色彩。比如: 翠绿色的染色剂主要来自于铬铁矿,这种矿物富含氧化铬[(CrO4)2-],当它被浸泡在水中时就会释放出二价铬离子,这种阳离子一旦进入植物体内便会被还原成三价铬离子而被吸收,从而沉积在叶绿素分子上,使得叶片显现出鲜艳的颜色。
黄褐色的染色剂则来源于锰氧化物,当锰元素以锰氧基团的形式存在时就能产生着色作用,而一些低等植物不能有效代谢锰离子,因此会积累大量无机形态的锰,从而呈现出深色致密的色带分布。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色素外,还有一些藻类也能为绿色翡翠提供良好的着色效果。而在形成绿色的基础上,有时候还会有色的晕散现象,这是由于金属离子在细胞中移动造成的扩散效应所致,就像油墨滴在纸上形成的图案一样。 当然,除了绿色以外,其他颜色的染色剂来源就相对复杂多了。例如,红翡和春带彩中的紫色就来自于锰的化合物;而黑翡和黄翡中的黄色则有可能来自铜、铁、锰等元素的氧化物。不过这些颜色都是后天形成的,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是没有意义的。
翡翠石在自然界中也有少量的颜色品种,如白色、紫色、黄色等,但色彩大多都达不到人们所需要的浓艳及色散效果。市场上的色彩丰富的翡翠石,大多是经过染色的。
染色翡翠石的鉴定相对比较简单,一是观察有无玻璃光泽,这是翡翠石所特有的光泽;二是观察翡翠石的内部结构及颜色的分布。若是染色翡翠石,放大观察可看出其内部结构为纤维交织的石英岩及其裂隙中颜色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尤其是观察横截面更为明显。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染色翡翠石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
紫罗兰翡翠石:在低档次的白色翡翠石、石英岩或玻璃等材料中,注入人工合成的紫色有机染料加工而成。其紫色一般偏暗、发乌、不鲜艳,并有杂色。
紫罗兰翡翠石染色的翡翠石呈紫色,常被误认为是“撞色”,鉴别这两个品种主要观察紫色的分布。因为自然的“撞色”是不具穿透能力的扩散色调,与翡翠石的色斑和色团不同。在具有胶态和绵的翡翠石中,有时会出现不均匀的外在色调,也就是所谓的“撞色”。
艳绿色翡翠石:主要是染色于低档次的白色翡翠石、石英岩或玻璃中。一般为双色翡翠,其表皮为绿色,皮下为白色、黄色、褐色等色调。绿色不自然,呈人为的玻璃、塑料感,肉眼观察可发现颜色沿裂纹分布的痕迹。
黄加绿翡翠石:是采用铬盐、铜盐浸渍而成,其颜色多为暗黄、暗绿,色调不均匀且有杂质,绿色调也是仅浸透于皮壳,并不能渗入到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