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飘花的好吗?
“翠”,从字形上来看,上面是“羽”字,下面是“卒”字,意思是指羽毛一样轻盈柔软;而“翡”,上面的“非”是表示颜色,下面一个“贝”字,指的就是贝壳类的软体动物。所以,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这两个字的意思进行解释的话,可以这么表述:
1、翠——青绿色的玉:~石|~竹。 2、翡——赤色的玉:~玉|~石。
我们日常所说的翡翠,其实主要指的是天然生成在岩石中的“硬玉岩”,这种矿物主要是由钠和钙的硅酸盐组成(NaAI[Si2O6]•CaAl[Si2O6]),其中还掺杂有铬元素(Cr3+),使它呈现出鲜艳的绿色或蓝色。
而我们平时看到的“绿翠”,也就是带有颜色的翡翠,根据其中的色素颗粒的大小和分布状态的不同,又可分为:
1、绿翠——颜色纯正,绿得均匀,微透明至半透明。多用于制作挂件、摆件或者镶嵌首饰。
2、花青翠——颜色呈绿色,但不均匀,有深有色浅的条带,就像绿色被分割成一块块的一样。比较透的叫“菠菜绿”,不太透的叫做“豆青绿”。用来做成首饰或者挂件,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3、油青翠——色暗,偏蓝,带点青味,有点透明至微透明,像上油了一样,因此得名“油青”。也有分为:
①“灰蓝调油青翠”——色为灰蓝,带点青色;
②“铁锈油青翠”——色为淡橙黄,带有一点红棕色晕,类似铁锈的颜色。
③“黑底油青翠”——整体发黑色,仅有局部呈灰蓝或橄榄绿。 用油青翠制作的首饰,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沉稳大方、低调内敛。
4、白底青花——白色底子上散布着蓝色的斑纹,就像是画上去的青花似的,因而得名。根据底色不同,又可分为:
①“豆青底青花”——底色是豆青色;
②“灰底青花”——底色为石灰色调的;
③“乌泥底青花”——底色为黑灰色。 根据上述分类,可以看到,翡翠的颜色丰富而多样,而“飘花”就出现在“绿翠”这一大类当中。所谓的“飘花”,其实就是在绿色的翡翠中,分布着许多色彩艳丽、形状各异的花纹,有的是整条的线条(犹如墨汁在水中晕开),有的则是点状、块状的纹理,而且这些花纹的颜色,可以是绿色的(也称“彩花”),也可以是蓝色甚至紫色的(这属于“春彩”,也就是紫罗兰色)。
因为绿色的色调一般较为鲜艳明亮,所以“飘花”一般都是绿色调为主,只是在绿色当中稍微带有一两分的蓝色或者紫色,这样的花色,会给人大方优雅、活泼灵动的感受。如果整个绿色的色调偏暗沉,同时夹杂着大量的黑灰色底,那就成了“乌鸡种”或是“黑泥底青花”了,这样的色调,给人感觉就很朴素、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