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细腻的好吗?
翡翠的结构和组成矿物有关,通常由硬玉岩(辉石族)、钠长岩(斜长岩属)和绿泥石岩等岩石经过高压低温变质而成,也有部分为次生矿,结构上以纤维状结构和粒状结构为主,也有少量压滤状结构和叶片状结构[1]。 纤维状结构的翡翠通常质地细密,硬度大,耐腐蚀,如种水好的阳绿玻璃种翡翠(图中“1”处),是制作高档首饰的优良原料;而颗粒较粗的翡翠,则常形成冰糯种、豆种或者干青种,用来制作中低端首饰。 除以上两种主要结构外,还有少量纤维交织结构和纤维状晶体交织结构,前者如水沫子(图“2”),后者如紫龙晶(图“3”)。上述几种结构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很明显,会相互融合,例如半透明的水沫玉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冰种翡翠。
从上面的案例可知,没有“最好的”结构,只有最适合的原料。对于翡翠而言,其内部结构与外观特征的形成受成因控制,而成因又取决于矿物质的成分和颗粒大小,以及外界压力、温度的变化情况。
不过,通过合理的加工手段可以改造甚至优化一部分玉石的结构。例如,通过抛光可以将原来呈纤维状的表面打磨成平滑有光泽的镜面;经染色处理可以使原色淡的变浓,原色暗的变亮;通过浸油处理可以减少原料吸水率,增强光泽度并延长佩戴时间[2]。 但无论采用何种手段,天然瑕疵始终不可避免,如原矿留下的石纹、裂纹等。在挑选翡翠时,建议选择无明显瑕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