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是水沫玉?
“水沫”一词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的《云南志材料》中,该书本记载了当时瑞丽一带出产一种“水沫子”的玉石,质地接近于高古玉,但是颜色十分单调,主要为白色、灰色两种,且硬度偏低,不适合雕琢,主要被用于制作一些体积较小且形状较为规则的器物,如小摆件、挂饰等,但打磨光亮的可塑性很高,当时也深受一些人的喜爱和收藏。 到了八十年代初,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水沫子”的新类型玉石,有人称其为“水沫玉”或“水沫岩”,业内也有人称之为“雾水石”或者“冰种玉”,据说这种玉石源于缅甸,后来逐渐传入中国,并在新疆和云南等地采掘利用。 从外形上来看,“水沫玉”与“水沫子”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呈透明状,而且看上去水分充足,犹如透明的冰块,因此才被形象地称为“水沫玉”——这正如“水沫子”一名的由来那样,原本就带有“水”字。 不过,“水沫玉”的颜色要更丰富一些,除了一般的白色外,还有较浅的灰蓝、粉蓝以及淡绿色等多种色调,而且质地也比“水沫子”更加通透细腻,硬度也相对较高,基本可以雕刻成型,由此使得其装饰效果和艺术价值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时至今日,“水沫玉”的市场保有量还是比较可观的,尤其是在中高档玉器市场,时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并且以优质的“水沫玉”材质制作而成的作品更是不少,例如手镯、吊坠、耳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