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牌翡翠怎么灵?
“龙牌”,是人们对一种雕刻成龙头形状的挂件或佩饰的称呼,行内有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说法。 龙牌,最初是用于宗教仪式中作为法器使用的。用玉制作龙牌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在《礼记·郊特牲》中记载了周代天子、诸侯、大夫祭祀天地、神灵时所用的玉琮、玉璧等礼器,其中就有“瓒(zàn)”字,其形制为“璋而扁者”,即一端削尖的璧。在汉代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中对瓒的解释是:“瓒,币玉也。”指的就是这种龙牌。在明代蒋鹤龄编著的《文物珍品全集》中收录了一幅描绘明代皇帝祭祀景德的画卷,其中出现了数块状如古铜钱的大玉璧,这些玉璧就是当时的龙牌。今天,我们仍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见到这些当年用来举行祭典仪式的龙牌。
时至今日,龙牌已经不再仅具备礼器的功能。对于爱玉之人来说,一款好的龙牌可以算是玉石中的上上之品。以玉质而论,细腻温润,色如凝脂的和田玉龙牌最受追捧;从外形来看,牌面上雕刻的龙形线条流畅,龙头形象生动,龙身饱满舒展,龙尾高耸有力者为上上等。若是再有一泉清水相伴,更是添增了不少情趣与韵味。 那么,一块普普通通的玉料,究竟是如何雕琢而成这般妙不可言的龙牌呢?接下来就请随我一同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亲眼看看古人如何用一块玉料制成一件龙牌。
通常来说,玉石雕刻的过程包含选料、设计、开料(剖料)、雕刻、抛光等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都对最终成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雕刻工序根据刀具的不同以及走刀路线的不同,又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多种工艺形式。 玉匠师傅们会根据玉料的颜色、粗细,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设计。当设计方案确定后,就开始进行雕刻了。在雕刻的过程中,师傅们会仔细观察作品的进展,一旦造型基本完整,就会开始着手进行细节的处理。在细部刻画的同时,整体的形象与比例也会及时得到调整。直到作品完成,经过仔细的打磨与抛光,一件美轮美奂的龙牌便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