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大师怎么挑帝王?
“以水为重,以色为辅”是鉴别选购翡翠的诀窍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翡翠的评价和挑选,应该把重点放在翡翠的水头、透明度上,而颜色的优劣则是其次要考虑的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在所有的玉石品种里,翡翠的透明度是最佳的,可以达到玻璃种、冰种、糯种的完全通透;相反,其他玉种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透明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和田玉,大部分品质不好的白玉(不是羊脂玉),都存在着透度不佳的问题。 所以,从透亮的程度去评判一块玉器的好坏,基本能够排除大部分劣质产品了。
当然,这里说的透明度,并不是说越通透越好。因为如果一件翡翠过于通透,则会损失其本身具有的灵性气息,反而不利于养生作用。所以,好的通透感应该是像玻璃一样坚硬亮泽,但又不过分剔透,犹如一面镜子,能清晰的看到人影,但不能一眼就望穿。 当然,这里说的玻璃种、冰种以及糯种,是针对质地细腻、结晶颗粒细微的翡翠而言的。而那些质地粗糙的翡翠,是不适合这种透度的。例如棉多的翡翠(如糯种),结构松散的翡翠(如豆种)等等,它们的透度都是有限的,过分的追求通透,反而容易失真。 “浓”“阳”“俏”也是评价选购翡翠时常提到的特点。
其中,“浓”指的是颜色要浓淡适宜,不能过度深沉,也不能轻浮淡漠。“阳”指的颜色明亮清爽,“俏”就是颜色鲜嫩活泼。当然啦,这些特性都是建立在透明度的基础上的,一块透明度极差的豆腐块,想把它培养成艳丽的阳绿,是不可能的事情哦!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辅助判断,比如放大镜、紫外线荧光灯等。利用它们不仅可以观察翡翠的色泽分布状况,还可以发现造假的痕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