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辨别翡翠起胶?
这个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行人可能很难分辨出来。 先说什么是“起胶”吧! 所谓的“起胶”,实际上就是光线打在翡翠表面的时候,因为结构的原因产生的折射效果。就像镜子一样,不过比镜子的亮度更柔和一些。 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回答,里面有视频演示的。 用一句话来描述“起胶”的效果: “似透非透、若离若现、朦胧迷离、影踪绰约” 如果有学摄影的同学应该会懂这些词汇的意思,如果不懂的话……那我就白写了嘿嘿嘿。
再说个题外话, 很多朋友分不清“起胶”和“冰种”的区别——其实很好分, 冰种是类似透明玻璃的那种清亮,而“起胶”则是一种柔润的朦胧感。 当然,有些商家为了卖高价,会把这种好的感觉说成是“起胶”,实际根本不是。。。 所以买翡翠一定要多转多看,别轻易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哦~
胶感形成的原因是玻璃种内部的结晶粒子极其微小,极其致密,对光的反射柔和,而冰种或较差的品种,其内部结晶粒子相对较大,导致了反射光的强弱不一或光的折射。胶感也是衡量翡翠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想要更加准确的鉴别玻璃种翡翠,必须抓住其胶感的特点。
“胶”是用在玻璃种翡翠上非常到位的一个字眼,就好像人的心脏一样重要,“胶”可以说是玻璃种的灵魂。玻璃种有很典型的胶质感,犹如蜜蜡的通透和质感。玻璃种透明如水,虽然没有翠性的闪光,但在其通透中却有如水一般的质感,而且这种水是有生命的,富有养分的,流动的。用“胶”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用手电筒照射玻璃种翡翠,从上面透射下来,你会看到有流动的光影,同时有一种“黏、滞”的感觉,这就是典型的胶感。只有观察到这种胶质,才能确定是玻璃种翡翠,否则顶多是冰种玻璃种之类的过渡品种。胶感也是衡量翡翠质量优劣重要因素之一。
要准确的鉴别翡翠是否起荧,一定要抓住玻璃种翡翠的“胶”,虽然透明度是玻璃种翡翠的重要特点,但“胶感”比透明度还要重要。许多A货玻璃种翡翠的透明度几乎到了全透的程度,但缺少了“胶感”,而形成了一种“水”,这种翡翠就是冰种翡翠或者紫罗兰,而非玻璃种,因此,翡翠的胶感是独一无二的,是衡量翡翠质量是否上乘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