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反射晶体是什么?
学艺不精,浅谈一下关于“晶体”的问题吧 什么是晶体呢,我暂且把定义放在一边,只说生活中的例子来便于理解——例如,自然界的冰、雪,人工合成的钻石、水晶(天然形成的单晶体),还有我们平时吃的人工合成柠檬酸三钙(又名小苏打)等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包含有晶体。 但是,并非所有由结晶构成的物体都是晶体哦!比如我们常吃的盐,就不是晶体。因为自然界的岩盐(由NaCl晶粒构成的岩石)是隐晶质结构,也就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粒径很小甚至肉眼看不到的钠氯化物单晶体,这种结构在宏观上表现为固体颗粒并不透明;而我们平时吃的食盐则是粒径较大、呈棱柱状和板状的NaCl晶体聚集在一起的混合物,属于散粒晶体。
其实,除了单晶与多晶之外,还有一种叫做“非晶”的固体存在形式,也就是不存在晶体这一构造的物质,例如玻璃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当然,自然界也存在没有晶体结构的宝石,比如说墨翠(绿辉石质的黑色宝石)、烟晶(无色/白色玻璃中分布着针形的灰色晶体,俗称“金丝”)…… 回到问题中来,所谓的“翡翠反射晶体”应该是指“翡翠的光学性质”——即阳光或灯光照射到翡翠表面时所发生的反应。既然是光学性质,那么就应该从光的原理入手解释。
众所周知,光是由光源(太阳/灯源)发出并具有波动性质的电磁波。而当我们谈论某种物质对光的作用的时候,总是默认该物质为透明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光视为电磁波在真空中传递的过程,而将透明介质当作没有阻碍的导体,在这种条件下,电磁波会均匀地被吸收和释放。 但是,当电磁波遇到带有几何形状的晶体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根据电磁波与晶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特点:
1. 电磁波经过晶体时,一部分会被折射出去,形成上下左右前后六组不同方向传播的光线,这组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就是晶体的折射角。
2. 在某些条件下,部分电磁波会被完全反射回来,形成镜面反射效果,而这些被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将会与原发射的电磁波叠加,从而影响后续的传播。
3. 当两种颜色(频率)的电磁波相互碰撞时,部分能量可能会被交换,从而形成色散现象(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虹,就是这么来的)。 而以上现象中的任何一种,都有可能是题主看到的“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