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翡翠玉如何作假?
首先,“做种”是行业里的黑话,意思是指把成色很差的原料做成颜色好看的翡翠成品。因为“做种”的过程通常都会产生高温和化学作用,会损伤甚至可能毁坏原来翡翠的瑕疵(如果原材有瑕疵的话),所以行内是不提倡这种行为的——尽管不少店铺和厂家都在做。 要说最常用的方法嘛,其实就两种。
一种是用染剂染色(非永久性),比如把原本翠绿色的原料染上黄色染料后变成“满色”。不过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绿色通常比较“生”、不自然(当然,如果刻意寻求“赌石”的刺激感和挑战性而不在乎其是否自然那就另当别论了)。
另一种就是用洗砂机洗去翡翠表面的灰斑和杂质,再打上蜡使表面光滑(不是抛光哦,抛光是很费工费的),从而使得翡翠看起来“更干净”“更有光泽”“更漂亮”。 当然了,除了以上两种方式之外,还有染色剂注入法、加热法、酸浸法等等,不过这些方法是利用一些特殊情况的,并非像上面两种方法如此常见。
至于题主所提到的“烤色”和“浸色”,应该说是一种统称叫法的两种不同工艺。原理跟第一种方法一样,都是通过高温使得染料溶入翡翠之中,进而令其着色。不过其中所采用染料的具体操作差异则很大。 “烤色”指的是将低色的天然翡翠放在炉子上烧烤,使其变色。这是因为在烧烤过程中会使纤维受损和颜色变浅,同时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新物质而导致变色。所以“烤色”虽然能使无色或淡色的翡翠变为深色,但颜色的饱和度一般不会很高且不均匀。 “浸色”则是将中色的翡翠放在特定的溶液里浸泡,同样可以让其变色。这里所说的特定溶液指的有软肥皂水、醋、酒精等,这些方法都能使部分无色或淡色的翡翠得到着色,让其在颜色上更加美观。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烤色”还是“浸色”,都有失真和不稳定的缺陷。因为人为的因素很容易造成翡翠颜色上的变化——这是源于人与自然的斗争中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