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翡翠价值值多少?

巩筝巩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代的贵族和皇室也有用玉石和翡翠装饰自己,彰显地位的,比如现在属于我们的和田玉在古代可是皇族的象征。 《礼记·玉藻》就有记载“天子佩白玉、璜”,周代的天子用的玉佩是白色玉雕的带状饰物;而战国水贝出土的玉佩则是绿色透闪石玉(也就是现在的和田玉)所制。 不过那时候的玉石和现在不一样,是不经过染色提纯的。颜色都是天然的。所以绿玉或者墨玉出现的几率会大一些。

到秦代,玉料的颜色更加丰富,黄玉、褐玉都有。汉朝的时候,由于丝绸之路上西域诸国进贡了大量的绿玉,于是玉材的颜色又发生了变化,绿玉成为了汉代最常见的玉材。 但是!这时候的绿玉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翡翠。因为这里的绿玉是指“青玉”,也叫“碧玉”,主要指含绿色的淡青色或深绿色软玉。目前可见最早的绿色翡翠制品出现在汉代,但也只是作为玉材或镶嵌材料使用,并不精致。

真正的翡翠进入中国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当时缅甸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欧洲开始接触翡翠并有了贸易往来,同时带进了优质的翡翠原料。之后满文军入关,翡翠被选作皇家玉材,制作成了各种配饰。 虽然叫皇家玉,可是价格却是很亲民的。因为当时西方的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各国都在工业扩张的阶段,并没有把目光放在玉器上。而且当时交通不便,运输费也昂贵,远隔重洋运送一块玉料是非常昂贵的,所以价格自然不是特别昂贵。

以乾隆年间为例,当时皇帝的御用匠师福康安从广东送了一对翠如意给皇帝,乾隆非常高兴,赐给了福康安一人一件,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记录翡翠如意,也可以想象一下,当时一对翠如意的价格应该比现在要便宜不少吧。

徐华庚徐华庚优质答主

翡翠在清朝时期被称为“xi1xi2xi3xi4”(音译过来的)。因为当时对翡翠不够了解,还无法去判断它的优劣,故不管什么等级的翡翠,价值都几乎等同于黄金,甚至会高于黄金(清代时翡翠开采量极少,所以当时珍贵异常)。但后来人们对翡翠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时,便开始根据翡翠品质来进行分级定价。比如:翡翠中会出现“玻璃青种”、“花青种”、“蛋清种”、“紫花青”等叫法,也是从清朝时开始的。(云南腾冲有一副古翡翠交易对联:“青花有马,油头绿柳,蛋清紫花紫罗兰;玻璃蛋黄,春皮秋皮老黄杨,黄杨春皮乌春皮”)。

翡翠手镯

民国时期,对翡翠品质的判定越来越成熟,价值价格也完全依据翡翠“种、水、色”来定,虽然当时翡翠的价格依旧很高,但整体上已经跌落了许多。建国以后,军阀混战,经济萧条,翡翠的价格也受到牵制,整体呈低迷状态。在文革时期,翡翠被视为附庸风雅之物,价格更加被“妖魔化”。直到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翡翠才被大家认可,价值和价格也开始回升走高。直到近几年,人们对翡翠的喜爱程度更加高涨,再加上矿源枯竭,产出量不足等原因,使得优质翡翠的价格被哄抬至天价,身价已经远远高于黄金。

从整体价格来看,民国时期翡翠价格是最为低廉的,但那只是相对而言,很多价格在我们现在的认知中依然觉得很高,只是跟清朝等时期比较才有所谓的“便宜”一说。

翡翠手镯

例如:1917年《申报》登载一则翡翠广告“货真价实,货少从优。翡翠戒面,大样一开,银价洋壹佰元”,按照现在所了解的翡翠价值水平来看,这个价格可以说非常便宜了。但再按照银元与现在人民币的折价(1银元约=60-100元人民币)来计算,价格就变成:60-100元*100=6000-10000,那么这个质量的一开大戒面价值约在6000-1000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虽然不高,但对于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国民而言,无疑又贵的离谱了。因为当时一位人力车夫的1天收入不到1毛钱,这枚戒面的价格相当于他不吃不喝4000天的收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