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碎了里面什么样子?
我买过500万左右的飘花,也买过上千万的玻璃种; 看过云南的石头,也在缅甸的矿口待过一段时间; 见过小几千的豆种,也见过几十万一只的手镯圈料…… 我觉得我的回答会很有参考价值。 先放一张前段时间买的糯种福瓜吊坠,做成了吊坠,保留了一个完美的笑眼。
1、切原料 在缅甸的时候,经常亲眼目睹原石切割的过程。 切石机“嗤——”的一声,大块的原石就被切成两块或更小块。 有时候切出来的东西很让人失望,比如这块切出来一块带颜色的砖头料(图四)。 但是也有让人惊喜的时刻。切出这样一块带色晴底的小料,用来做两只手镯应该没问题。
2、擦皮 看原石的颜色和底子有没有连接在一起,有没有颜色分布的纹线可以擦皮进去。 如果有的话,说明颜色和底子是连在一起的,可以做手镯。反之则不能。 这块原料擦掉表面的一部分后呈现淡紫色,有颜色分布的纹线,可以磨手镯。
3、敲石 就是听石头的声音来判定里面的纹路走向。如果听到石头的内部响声比较均匀,说明原石内部杂质比较少;如果是碎裂的声音,就说明原石的质地不太好或者里面有裂隙。 这个声音是可以训练的,我平时听多了,也可以把石头敲得震天响。不过这种声音不是每一次都能准确的判断。 有一次我就被自己忽悠了,一块原料我听了好多次,都感觉里面的纹线是连贯的,于是高兴地把它卖掉了!结果回来就看到它被锯开,里面是一堆颗粒。真是哭笑不得。 还有一种方法是打灯看。用强光手电筒对着原石照射,如果光线可以穿透过去,说明原石内部不干净。反之,则说明原石比较干净。 用这个方法,我买过不少好的翡翠原料。
4、剥表皮 在原石的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表皮,有些地方称它为“皮”,有些也叫它为“癣”。这层表皮非常薄,一般是用刀片就能刮掉的。如果表皮下面有绿色,那么很有可能绿色就会沿着表皮方向生长。所以刮去表皮也是一种去瑕疵的办法。 我曾经收了一块绿得特别漂亮的料子,可是上面有一层薄薄的表皮肤,刮掉之后,绿色的面积一下子大了许多,让我喜出望外(下图蓝绿部分)。
5、切薄片 把原料切厚一点,做成薄片形态,用来制作挂件。 切完薄片后,剩下的废料还可以再加工成其他物件。例如这个圆牌,切出来后才发现颜色不对,没法做镶嵌,只能改成一个圆牌。虽然最后做出来的效果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