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翡翠蛋面是多少?
在评价一件翡翠物件的好坏时,我们一般会从种水、颜色、尺寸这几个方面去考虑。 其中种水是基础,它决定了这件东西的底子清透度,让我们看到里面的纤维交织结构(或称肉质)。而底子的清透度又与我们平时说的一件翡翠物件“水润”“滋润”有直接的关系。
同样,当我们说一件冰种满绿手镯“水分足”的时候,也是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因为冰种的透明度已经很高了,肉眼仔细看可以看见内部的结构,感觉就像里面有一汪水一样。 如果一块原料是纯蓝色的,很干净也没有杂质,那么做成首饰后看起来会是“水头很好”的。 但如果是一块蓝水料,因为含有绿色或者无色矿物,做成的首饰就会因为这些杂色的存在而显得“水头不足”,虽然其实质上的种水是一样的。这就是颜色对水头的影响,见下图: 所以,严格来说,种水和水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是人们习惯用“种水”两个字来代指“种水和水头”这两个概念。 所以,当有人说“这件翡翠水滴吊坠的种水真好”的时候,实际是在形容这个翡翠吊坠的水头好;而当他说“这块原料的种水很差”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这块原料的水头非常差。 衡量一件翡翠制品应该从种水(底子)、颜色两个因素去考量。种水好的基础上如果有颜色加持的话,价格必定不菲!
而种水好的情况下,颜色深浅并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比如一块糯冰种的翡翠料子,如果带有点绿,做出的一件饰品往往会很受青睐,因为“水润润”的感觉再加一点绿意,给人一种清新婉约的感觉,十分讨喜。相反,如果这块糯米种的翡翠带有深绿色的色调,却往往价格不高,因为这种绿过于深沉,与底色衔接不够自然。
当然,这种思路是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下的。比如对于无色的玻璃种和冰种翡翠而言,他们是否带有一些淡淡的色调,是否会与底色产生自然的过渡,就成为决定是否值钱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对于有色的翡翠,比如翠色(即祖母绿色)、阳绿(黄绿色)等等,除了考虑颜色的浓淡程度之外,我们还要看颜色的匀称度和鲜艳度。一个浅淡但匀称的祖母绿色手镯,会比一个艳绿但色块分布不均匀的手镯价格要高一些。
判断一件宝贝的价值高低,要从多个方面去综合考虑。不能单凭一个因素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