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翡翠还有收藏价值吗?
“种好”,很多人都知道“种”对于翡翠的重要性,却很少有人知道,影响“种”的因素除了原生矿床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后天因素——水流。 一般来说,水对翡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原石的影响,二是对半成品(雕刻品)的影响。 对原石影响主要是冲淋作用和浸泡作用。
在形成翡翠的原生矿床时,由于地势的抬升,有部分翡翠被侵蚀,裸露在外面,从而接受了地表水流的冲淋。而部分翡翠由于处于地下,受到的冲淋相对较弱,但是仍然会受到水流的作用。
无论是冲淋还是浸泡,都会导致翡翠内部结构的变化,这是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场区翡翠“种”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作为老坑种的代表,缅甸墨翠绝大部分来自曼西河上游地带,因为这里的水力条件极佳,是制作墨翠最好的原料产地;而作为玻璃种的翡翠,绝大部分来源于莽麦带底区的矿床,这里的地质构造属于岩溶盆地,地下水比较丰富。所以,我们在看翡翠原石的时候,如果发现它的来源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种”的好坏可能就有着一定的保证。
除了原生“种”较好外,好的水环境还利于“色”的生成。我们都知道,影响颜色主要是铬元素和铁元素的存在形态,而水的存在有利于这些元素保持其固有的形态,从而更有利于颜色的显现。 我们在挑选翡翠成品的时候,如果看到雕件上的底色干净明亮,没有任何发黑或阴沉的感觉,而且色调丰富,有浓淡变化,那么就说明该雕件的底色非常好,也就是行家所说的“地好”。
除了看整体感觉以外,我们还可以仔细观察,看看有无瑕疵或者裂纹出现。如果看到有少量黑点或斑块,并不影响美观性,那就没有问题了,因为这些小黑点或斑块并不是黑色填充物,而是原本就存在于翡翠矿物晶体之间的黑杂质。但如果见到明显的裂纹或其他瑕疵,那就要谨慎对待了。要知道,良好的水头可以令翡翠看起来更饱满、通透,减少干涩的感觉,增加柔润的感觉。大家在选择翡翠成品的时候,还是要多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