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更喜欢玉还是翡翠?
首先,古人对玉和翡翠这两个概念区分得很清楚。用《礼记·聘义》的话来说,“君子比德于玉焉”,说的是玉的品德,即温润、莹洁、细腻等;而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里说的就是玉的礼仪属性。所以古人喜欢玉,其实就是喜欢它的品德——这一点和今天很多人喜欢玉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至于翠,古人其实不怎么待见它。首先在颜色上就不占优势(浅色的绿艳压不住了);其次作为新石器时代的矿物,其开采量远远比不上玉;再者,由于翡翠是一种岩矿,所以它的结构不是很均匀,有暗色条带,不够莹润;最后,古书中记载的关于翡翠的颜色、形状等等都很像今人所理解的玛瑙而不是今天的翡翠,可见古人眼中的翡并不怎么珍贵。那么古人为什么还要把没有颜色的青田石命名为“翡翠”呢?因为它们都出自云南,而且都是岩性硬玉,或许是因为这种岩性的关系使二者在加工的时候容易留痕的缘故,所以古代青田石(也就是现在的硬玉)被刻成印章之后都会留下明显的打磨痕迹,这在今天看来很不合适,因此古人是极为不喜欢印材选用青田石的,这从清朝中后期开始,玉印材料才逐渐换成翡翠就可以看出来一些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