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有哪些?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玉石文化历史。玉是中国传统宝石之一,其地位之高不仅在于它的美丽,更因为上古时代人们对玉拥有神秘信念——认为玉不仅能用来装饰,还是身份的象征、精神的寄托、生命的延续。 随着时代的进展,人们对于玉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制作水平也越来越高。
最初的玉只是作为装饰品出现于人类的生活当中。人们将采来的矿石进行简单打磨,制成自己想要的造型,然后抛光打磨,使之具备光泽感,作为饰品佩戴于身上。这样的饰玉工艺,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等古遗址中都曾有过发现。
后来,古人学会了利用玉的原色和染色的方法来制作饰品。《逸周书·大聚解》中就有“玉作”的记载,说明当时有了专门负责设计、加工玉石的官职。战国之后,各种颜色的玉器陆续被发掘出来,如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等等,而颜色越深就越显得尊贵,如古代君王就会佩戴墨玉制作的佩刀。
除了用于装饰之外,用玉祭祀神灵也是先秦时代的主要习俗之一。在陕西宝鸡东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璧,这些玉璧都被打磨得非常光滑,正中间还有一个圆孔。这些玉璧是用来供奉的神明之物。而山东嘉祥县武氏祠东汉石刻画像中也有“祀器”图,画中不同身份的侍者手捧不同的礼器,最为尊贵的天子所用的祭祀器具中就有玉璧。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玉礼佛也逐渐兴盛起来。唐玄宗时期的僧人希运在《禅宗颂赞》中说道:“称性之教,惟心是宝;如来净土,只在中原。”这就是说,人心就是最珍贵的宝物,而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禅意的净土。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用玉作为寺庙功德的标志。
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用和田玉雕刻佛祖和菩萨像进行供奉的现象。虽然用了名贵的玉雕佛造像,但是人们依然坚信玉是有气的,能够通灵的,因此这种供奉方式并不违背佛教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