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草书作品怎么写?

通彤琛通彤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行内人,只想说,中国书法无绝大的创新,只有不断的传承及适当的变化和丰富而已! 就草书这一书体而言,从汉代的章草到魏晋时期的今草再到唐代的张旭、怀素时代的狂草,其实每一个阶段的书法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如汉代的章草还是带隶意的草书写法,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笔书”(连笔字),到了唐时张旭、怀素二人又创造了墨池、狂草且点画淋漓尽致的“笔墨节奏”并传至当代,成为今日人们学习草书的经典楷模。可见任何一个伟大的书家都不是脱离传统的独行客!

当今人们对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古人的书法作品是耳熟能详,对“二王”的书风更是推崇备至,可是若谈及他们的师承何人,起笔何处,结体如何,行笔怎样,却少有人再能细细述来,乃至其点画形态、运笔方法亦无从追根溯源了;即所谓唐朝的草书大家张旭、怀素之流也有各自的祖师爷——“草书圣手”孙过庭。古人学书是有系统的,后人学古也是循着前辈的足迹一步步走过来的。

如今,一些自诩为书法大家的“名人”却以“丑书”“乱书”等自创字体称霸书坛,他们或以刀砍斧剁之笔、或以疾风掠席之势、或以颠狂不羁之姿写作“大作”,观者躁动不已,而书法教育领域也一片歌颂之声。然而,这样的字体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吗?(当然,如果为了挣钱,那算我多余问。)它的笔画形状究竟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思?它的书写规律又是如何?若说这些字体有规则的话,又有什么证据表明这种字体就是符合大众审美取向的?

我们学习书法不是要学成一个样子的!我们的祖先在书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我们只需取其中最适合自己的一部分加以学习和实践就行了。至于那些“成名成家”的人,自有历史评价他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