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通宝有哪些?

充雯嘉充雯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人们说起“通宝”,一般都会想到“宋朝的‘交子’”,事实上,中国的“通宝”制度起源于唐朝末年。 唐末战乱,朝廷为了补充财政收入,便允许各地节度使在地方上自行征税、自铸货币;而军阀们看到朝廷都这样干了,也赶紧学样,于是各地出现了许多“钱监”和“炉冶”,自铸货币。

由于这些新铸的货币形状各异,重量也不统一,因此被专门用于支付各项税款,而不太适合流通使用(当然也不会有“保值”或“升值”功能)。后来,钱监和炉冶所铸的货币被统称为“杂钱”或“私钱”。

到五代十国时期,私钱泛滥成灾,政府为了控制这种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开始明令禁止私人铸币。于是一些朝代就在“私钱”的基础上加以整顿和改良,铸行了“通宝”。

唐朝后期,四川地区节度使王建叛汉称帝,国号蜀,他于乾德三年(965年)铸行“乾德元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通宝”。不过他的钱很少,且版别较少,流传至今非常罕见。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后,鉴于唐朝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没有沿用唐朝时期的“杂钱”或“私钱”制度,而是从蜀国的“乾德元宝”借鉴创造了“通宝”,并一直沿用至清末。

除了蜀国以外,北宋还继承了唐代的“飞钱”,即官方设立的“交引铺”,以交换的形式发行纸币——交子;同时,北宋还发行了世界最早的可换纸币——“会子”。这两种纸币都是“软通货”,非常便于携带和运输,这在当时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