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牡丹应该题什么名?

衡雪姗衡雪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各位关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以讨论一下。 首先,中国美术在技法上是有“工”、“写”之分的(这个“工”不是工厂的“工”)。“工”是指笔法细致严谨,多是勾勒皴擦点染,较为注重笔法;而“写”则是指中锋行笔,线条多灵动舒展,较为注重意趣。这里说的画种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等。 那么,什么是“工”?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论笔墨》中说:“画须得笔,似笔非笔,是谓功夫。”清代梁巘《评书帖》中也说:“学书如学剑,故曰功夫。”这个“功夫”其实就是笔法,就是笔墨技巧,这个笔法当然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所以,我们看古人的作品,比如王维的《江南春》(下图)笔墨淋漓,色彩淡雅,而我们再看他的另一幅代表作《洛神赋》(下图),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用笔细腻,层次分明。这就是因为不同的题材对于笔法的要求是不同的。

同样,中国的花卉写意画也有“工”“写”之分——“写”者多画菊花、茉莉等,笔法较为放纵;而“工”者多用勾勒皴擦点染的方法来画牡丹、荷花之类。 那么,牡丹应该属于“写”呢还是“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般我们认为,国画的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卉三类(还有“墨竹”“墨荷”之类,但牡丹似乎不入此类)。其中人物和山水可归入“写”类,花卉则可归入“工”类(当然,这里的人物和山水画中的人物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混淆)。但是,我们看了许多当代著名画家的作品之后会发现,这些题目里写着“写”的画作其实是用了不少“工”法的,例如赵少昂的《牡丹》(上图),陈之佛的《牡丹蝴蝶》(下图):

赵少昂此作虽然笔墨潇洒,但是结构严密,用了很多衬托、掩映的手法,而且花瓣的卷曲程度也是可圈可点,并非随意描绘。 而陈之佛的《牡丹蝴蝶》除了几枝疏朗的花枝外,其余全是花朵,并且远近错落,疏密得体,颜色搭配也极有雅致。不过,此作的笔法还是比较灵活自由的。

我认为,题目为“写”的作品不一定完全是“写”出来的,也可能使用了一定的“工”法;而题目为“工”的作品也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工”,也可以带有“写”的特点——这是指笔法而言。至于构图、配色等其他方面是否“工”,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