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是融合型中国画么?
“融合”是个政治正确的词,指不同文化、流派间的交流、碰撞而融合成一个新的艺术形态。但现实中这样的融合并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而是无意识的产物。 比如唐代画水画的画家很多,但风格却大不相同;宋代的文人画在构图上继承了唐人边塞诗的风格,但却更加随意;元代以后文人画崛起并统治画坛千余载,虽然文人画强调书法入画和诗词入画,但文人画师们的绘画其实也受到外来风俗的影响——明人戴进是杭州人却学了北派勾皴,清初弘仁虽然是徽州人但却学南宋院体,他们难道是有意识地要融入“北派”或“南宋”吗?没有这回事。
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但他做木工的祖父带他做过木活,所以他的花鸟草虫有着明显的民间艺术特征;12岁学画后,又因为家乡气候条件导致他没法像其他画家一样去临摹古画,所以他主要是师法明清两代的经典写生花卉作品,兼取宋元的笔法,形成独特的写意花鸟风格。这种风格的的形成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接受了多种流派的濡染。 齐白石67岁那年(1935)自撰其创作生涯自述中说道: “余之画,源于古人而又与众不同。何则?时时有我,我时常变故也。”
白石老人所说的“源于古人”显然是符合实际的,他所创造的写意花鸟,与徐渭、陈淳、李鱓、朱耷等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他说自己的画法“时而我变”也是实话 ——他在吸收前人营养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着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