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山水观是什么?

梁忠镇梁忠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古典诗文中,关于山水的意象和描述非常多。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城落日闲”(王维《送刘六侍郎归朝》);又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有尽时”(白居易《春题湖上》)等。

这些诗句中的“山”与“水”,已经超出了单纯的修辞,而是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它们或象征友情之坚,或象征别离之苦,或象征对远方友人思念之切……总之,这里的“山”“水”已不再是纯自然物的象征,而带有社会性的内容。

这种“山水”观念的形成与儒道两家是分不开的。 在儒家那里,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建立在“敬天法祖”的基础上的,即通过祭祀天地鬼神,遵循祖先制定的规矩来确立自己的位置。然而,人总是要离开这个规范的世界,去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人在奋斗中总会遇到各种阻碍,这些阻碍就像大山一样,令人望而生畏。怎么办呢?孔子提出“知天命”——知道上天授予的命运,顺其自然,努力耕耘,收获幸福和快乐。

老子则认为,宇宙万物与人都是相互排斥的,人是应该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山水”便具有了自由与幸福的意义。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莫若以明”(《庄子·人间世》)的主张。也就是说,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类唯有返归自然才能找到真正的人生智慧。

在这里,山水不再单纯意味着遥远陌生的他乡,也意味着心中向往的自由和幸福。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叫作“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虽然创作于乱世,但是表达的都是一种与世无争、恬淡自如的生活态度。它们所歌颂的不是壮丽的河山,而是寻常的野径、池沼和小楼——像王维写的《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行人绝,山川草木昏。”“远村秋色静,独树夕阳悬。”孟浩然的《晚泊洞庭舟中》“落霞与秋雁,荒城对落日。”他们笔下的“山”“水”并非自然物,而是人生境遇和精神世界的隐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