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宫廷里面有什么司?
唐朝的机构设置和汉朝差不多,只是比汉多了一个“中书省”,这个职位有点像后来的尚书令、中书令之类的,但是不直接掌管尚书台(唐朝的中书省和中书门下不是一伙人) 宋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御史台负责监察,设枢密院负责军政。另外还设三司(户部、刑部、工部)负责财政、司法和工程事务 三司下面设三司使,负责具体执行,而三司使由宦官担任,俗称“监正”,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最后 大致上宋朝的机构设置和唐朝相差无几。
元朝建立了一套新的中央机构和职官体系。其中最高机关叫做“中书省”,类似唐朝的中书省,但权力要大于唐时中书省;最低一级的行政机构叫做“路”,相当于唐时的州府。在路以下,设有“县”“寨”“堡”等地方行政区划 元朝的军事系统与中央行政系统基本合二为一,由中书省统辖。地方军事系统隶属于行省,行省也负有行政之责。 明朝建立后,大体沿袭了元时的体系,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明廷在中书省内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置给事中,负责分理政务,称“六科都给事中”。
明成祖即位之初,曾一度废除中书省,后来复置,但不再设丞相一职,而是设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这些殿阁大学士起初没有定制品级,后因李东阳为文渊阁大学士并晋升为上柱国,于是后世都以文渊阁大学士为最尊。 此外明朝还有个特别的设计,就是在都察院之下设立了“巡视百官御史”,又称为“京察”或“外勤御史”。专门负责查核官员的功过,然后予以升降惩处。
清朝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机构架构,只是在个别地方做了调整。最高行政机构称作“内阁”,负责办理文件及提供顾问。 “军机处”则负责处理紧急军务和传达皇帝的指令。 而“都察院”下的“巡道”,变成了“道员”,专责监察,号称“道府”。而在明清时期,对地方的控制大多通过藩王来实施,也就是朱棣那个套路,所以这一时期称“藩王掌权”或“郡王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