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德镇制是什么时候?

马雨楠马雨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景德镇的瓷器”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在景德镇烧造的精致瓷器,但这“精巧”可不是指所有的瓷器都小巧玲珑、精细入微。这里所谓的精美,其实是指明代中叶开始,景德镇瓷器在质量上超越了中国以外的陶瓷产区,成为“瓷都以我独精,故四方取办于景”(《陶录》)的代名词;这里的“中国”也绝不是我们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而是“中华帝国”或“大明帝国”的意思——我们现代的中国是一个国际政治地理名词。

这里所谓的“精”字,除了体现为质量好以外,还意味着价格贵,因为好东西总是贵的嘛!所以这“精”字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昂贵。而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用的东西才是我们如今追求的目标。 但“精”与“贵”不是一成不变的。明代时,由于江西铜矿资源丰富,冶炼业较发达,加上朱元璋建国伊始就大力倡导发展瓷器行业,鼓励“民匠”和“官手”一起参与竞争,导致瓷器生产规模性增加,明初景德镇瓷器产量非常高,因此技术也不难掌握,产品价格相对不高。于是全国各地纷纷建立瓷窑,烧造瓷器。

但是到了明中后期,江西的铜矿逐渐开采殆尽,再加上军事耗银,财政入不敷出,朝廷只好对景德镇的制瓷业实行垄断,“禁民采挖”(《景德镇市志》),同时控制原材料出口,禁止外商购瓷,甚至严禁民间贩运瓷片。这样一方面确保了宫廷用瓷的供给,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外销瓷的价格。

随着清王朝的崛起,为了填补财政亏空,乾隆皇帝下令增开矿炉,扩大生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景德镇的制瓷业。但由于工艺流程的缘故,成瓷的质量并不那么稳定,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

晚清至民国年间,战乱频仍,经济发展低迷,制瓷业亦然。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全面管制战略物资,特别是铅、锡等铸造金属以及煤、木炭等燃料,导致瓷器的烧制受到极大影响,质量更是参差不齐。这时“中国景德镇的瓷器”已经不再代表着最好,而是代表了自己会做(相比日本玻璃制品而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