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油画?
我倒觉得是因为传入中国的绘画里,油画这种绘画类型不太合适,反而水粉、水彩比较容易协调进去 先说我的想法:中国本土是存在过油画技术的,但传入中国的油画技术并不是欧洲那种从蛋青、颜料、麻布、底料等原料制作,而是另一种起源——一种涂抹在窗户或墙上的油漆,和欧洲中世纪的油彩很像,只是干燥速度很快,具有速干性。这种油彩应该是从中国传到欧洲的!而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是一批批的殖民者带着油画的技术来到东方。
先来看看我国古代对于西方绘画的吸收和改造: 从明代开始,西方油画逐渐进入中国,但此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对西方的文化(包括艺术)进行着强烈的抵制。明世宗嘉靖皇帝曾在宫中绘制《孝慈皇后像》,请法国人约翰神父为他指点画法,但这幅皇帝御笔亲画的油画,却遭到许多非议,甚至被贬为“邪魔外道”,最后被禁锢起来,埋没于宫廷之中。
到了清代,宫廷画师丁观鹏作画时的原料已经是中国式的了,比如他的著名画作《瑞景祥春图》,就是使用中国式的颜料和材料绘制的: 而传教士们带来的西方绘画技法,则被融合到宫廷的画技当中,形成了“中外合璧”的特色,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例举。
再来看一个有趣的证据:西班牙著名的贝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明代的象牙雕刻,这件作品刻画的是西班牙的国王和女王,不过服饰是典型的明朝风格,而且,他们面前放着一幅中国式的画轴,而他们的手势,似乎正在指出画中的亮点…… 也就是说,中国也有过油画,只不过不是现在这种颜料、材质、画布、技法组成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