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宏书法家?
说到这个“弘”字,得先从我老师王冬龄先生谈起…… 我的老师王冬龄先生是当今著名的书法家、美术教育家。他1940年出生于南京,4岁随父母迁居台湾,自幼学习书法,12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加入台湾书法协会,17岁入选中国书画研究院会员,18岁担任台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1984年移居美国,先后任西雅图美术大学教授、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他的书法早年受到林散之、沙孟海等前辈的称赞;后来得到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王羲之、张旭等古人法帖的熏陶,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被誉为“当代草书第一人”。他出版过大量书法专著和字帖,比如《王羲之行书快写教程》《王冬龄书法作品集》《王冬龄书庄子》《王冬龄书楚辞》等等,还有专门为青少年编写的《小学生硬笔楷书教材》《中学生硬笔楷书教材》以及《英文标准手写体字母》《英文标准手写体课文》。
我上初中那会,课本里要求背诵许多古代名篇,诸如《论语》《老子》《庄子》《屈原》《宋玉》等,老师特意叮嘱我们这些古文差的要写好课后注释作者及朝代,尤其像《离骚》这种长一点的诗文,要全文默写。我那会是真懵懂,傻乎乎地拿着老师给的字帖,照着书临摹,也真是应了那句“描红”的俗语。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字简直拙劣可憎。但就是这样,我也写得乐不思蜀。不过这样的练习方法确实效果甚微,等到老师布置的作业交了上去,才发现很多字竟然写错了!
于是老师特地批改完试卷之后,把全班的卷子都集齐了起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了错题集锦,然后让我们重新抄写,错一个字都要罚抄五遍,多笨的惩罚措施啊!可我那个时候就是特别执迷于这种练字的方式,每天晚饭后就趴在桌上,一字一句认真地抄写,一边抄写还一边读,感觉那个诗句美极了,真是难以忘怀。我记得抄的是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整整一张纸,约莫五百来字,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加两个中午的时间才完成,手都写到僵硬。但效果似乎不明显,前脚刚写完,后脚就忘掉了,所以每次考试都有很多错别字。
直到我上了高中,遇见了王老师,才真正的练好了字。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当时学校里每个学期都会选拔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送到省重点中学参加竞赛培训,我幸运的成为了其中一员。由于住校不能携带生活用品,所有的衣物被褥都要在校购买,唯独书籍可以自带,所以我特意带了老师的那套《王羲之行书教程》和一套唐诗三百首,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临帖生活。每天早上写完了作业,就要抽出一个小时来练习字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后来竟到了痴狂的程度。每天清早起来,我的床边一定会放着老师那套字帖,上课的时候放在课桌里,课间休息的时候也要看看。晚上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台灯,翻开字帖,直到熄灯铃响,我才把最后一笔写完。
那时我觉得自己的字还很不错,尤其是临摹老师的作品时,常常忍不住洋洋自得。直到多年后回到母校,看到了自己当年的作业本和考试卷子,才发现了老师那份厚厚的纠错笔记,上面全是红墨水标记的错误地方,以及每一处错误的详细解释和正确写法。再看自己的试卷,全是老师用正楷字字标注的答题意见,真真是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