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张彦多少一平尺?
张彦先生是当代书法大家,也是一位勤奋、博学、严谨的书家学者。我14岁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83年随院团赴北京参加《首届全国书学讨论会》,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艺术院校任教。期间有幸结识张彦老师并受其指点,获益匪浅。 近年常和朋友们一起谈书论道,谈及中国书法的守正创新,谈及书法人才的培养,谈到书风的形成及演变等诸问题都有一些心得。 这些心得除了源于个人的艺术实践外,大多还受到老师的影响。如“写字要本末倒置”“学书须取法上比取法下比取法左比取法右好”;又如“创作不能离开传统”“风格可由个性而有所偏失但不可失据”“学书贵有源有流”等等。 我个人创作的书法篆刻作品以及教学过程中所带的研究生、书法班学员的作品,时常会受到老师的指点,或“你的字太滑了缺乏质感”“你的结构处理得不错但间架还需沉稳”“你的用墨太好太均匀了缺少枯湿浓淡的变化”“此处可添一笔以作呼应”“此字可平捺可垂露”“你这件作品布局很好行笔稍慢些会更好”……诸如此类的话时时点拨着后学之辈。
随着手机的普及,微信成为了人们日常沟通联系的主要工具。因而常有朋友在微信里发一些他的新作请予指正之类的信息。对于这类信息我都会仔细阅看,有时觉得略有不妥之处也会直接指出。 张老虽然已故去很久,但他的为人为艺都令我感佩不忘,经常回想起来犹如在目。他那“学无止境”“和为贵”的处世态度对他的书法艺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他留下的众多的书法作品之中无一不体现着一个“和”字。 记得一次在院里的展览会上看到有一位同事的毛笔字写得相当不错,就提起他去拜访这位前辈并且给他带去了我老师的作品。他们二人聊得很是投缘,分别时那位前辈对我说:“你和张彦都是好人!”——“好人”这个词在我小时候是很平常的赞语,但从那位前辈口里说出还是让我感到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