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宝丰县书法家何?
何,宝丰人氏,字,少府。号,东坡书童。 其父,老何。其母,花姑娘。何以字行?缘于其父何老兄娶妻生子之日,正逢何家祖先百年之时,为纪念先祖,父亲为其取名“何”。意为何家的儿子! 何幼时,随父耕读为生。八岁识字,十二岁读《论语》、《庄子》。生性聪颖,过目不忘。善辞令,出口成章。喜书法诗文书画,尤工篆隶。嗜酒如命,每每醉后挥毫泼墨,神采飞扬。
因家境贫寒,无钱买纸,常以沙代纸学书习字。为人率真,不拘小节。虽出身农家却满腹经纶。偶有乡间恶少恃强凌弱,他常出手相助,路见不平拔刀相向。因此在当地出了名。有人叫他“书呆子”,有人叫他“小翰林”,也有人叫他“大疯子”…… 清道光二十年(1840)英军入侵,何随父赴河南镇康伯营参加抗日,后辗转至江苏徐州、山东临清等地,以教徒讲学、卖字为生。期间得遇少林寺僧圆福和尚,学得少林棍法。后又得到武当道士胡若太指点武功。
咸丰三年(1853)冬,太平天国北伐部队路过宝丰,他率众迎奉,得以结识天王东王杨秀清。次年正月,又结识李开芳、林凤祥和李秀成等太平天国将领。后来李开芳南下攻打柳州,途经衡阳时,还向他请教过兵法。 咸丰八年(1858)十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皇帝北狩热河。第二年正月,咸丰帝命僧格林沁在天津大沽口外与英法联军决战,大沽口炮台失陷,京师震动。
当时,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继续北上,扬言要直趋北京城下,清朝廷命直隶总督讷尔经额率军抵御。此时,何应钦从广东花捐局募得三千子弟,自请出征,随同清军前往阻击英法联军。四月十三日,清军在八里桥附近与英法联军交战,全军覆没。何应钦单骑突围,不幸被俘。
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他没有屈服。他说:“我中华之人,岂能受尔等夷狄之宰割!”遂英勇就义。时年四十一岁。 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洪良友奉旨为其编修墓志铭曰:“将军百战身名裂向胆肝,一笑清风俗世烦;两袖清风遗壮志,一腔热血荐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