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老鲍是谁?

聂小芳聂小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1978年在东阳中学高中毕业,进工厂当工人,1980年工厂的工会办了一个业余大学,我报的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中文科,1983年拿到证书,这是国家承认的第一个电大文凭,有文盲到大专的,很了不起了。那时候没有网络,买书也不方便。我在工作之余写了近万字的自学报考指南,发在《浙江职工教育》杂志上,记得杂志刊登文章要付版面费的,大概每千字20元吧,我的文章发了两篇,稿费一共400元,当时很贵的。 当时我写的自学指南,对自考生很有用,很多新生看了我的文章后,节省了很多时间,走了很多弯路。我也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他看了我的文章后,非常赞赏,说要派学生去杭州找我补课。后来还真来了两个北外的学生,住在西湖宾馆,我抽时间给他们补了课……

后来我成了东阳图书馆的借书大户,凡是新书都可以提前借阅。再后来,我进了单位宣传部门,因为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经常写单位的标语和通报等。我写时特别认真,每次都要检查字体,力求整齐一致。如果发现有写的差的,就用橡皮擦掉重写。有一次写横幅,领导说末字“的”少写了一划,当时很不好意思,把整条横幅都重新写过。

后来,我调进了电视台当采编,仍然继续写各种各样的文稿,甚至电视节目播出提醒字幕,也要亲自写。我记得电视台有个主任,姓朱,特别喜欢我的字,经常叫我来写东西。不过,那个时候电脑还不是很普及,所以印刷还是用的铅印,要用排字工把字排出来。我的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记得电视节目播出提醒的字幕,都是我的手写稿制作为图片,然后让美工制作成电视画面效果。

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当年上班时的办公用品,其中就有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记着我发明创造的文字“录入法”。这个技术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那时还是很先进,我自己也很得意,准备把它申报专利。可惜我没有坚持下来,否则也许我可以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