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套人民币的划分?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8月印发《人民币编号规则》,对第二至第五套人民币的号码进行了规范。1987年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时,在票券的冠字上做了改进,由原来第一套人民币的字母和数字组合的冠字,改为纯英文大写字母组成的冠字;而第五套人民币则是在第四套人民币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纸币的冠字来判断它的年份。 以1962年版1角纸币为例,其冠字是由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大写字母组成的长串字母,其中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是印制这张钞票的车间序号,如“2”代表北京第二印刷厂,“3”代表沈阳第三印刷厂等等。而英文字母则是区分印刷日期等信息的标识,具体含义如下:
英文字母 含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1.字母“S”后面跟两位阿拉伯数字的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的各面额主币;
2.字母“Z”后面的两阿拉伯数为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营业部门)发行的人民币辅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每一套人民币的冠字号都有不同,但同一套人民币的各枚钞票的冠字是相同的。
由于前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已经退市,目前流通中的人民币是第五套人民币,所以可以通过观察纸币的冠字的更新情况来掌握人民币的发行量。不过要注意的是,2005年的第八套人民币改版,只对50元、100元纸币的冠字编号作了调整,其他券别的冠字编号均未改变,因而存在一定的延续性,需仔细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