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分是什么时候取消的?
1995年5月1日,我国开始发行第五套人民币,而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工业体系完备,但农业相对落后;城市经济繁荣,但农村比较贫穷;通货紧缩,物价水平较低,但就业压力大。基于这种情况和当时的国际环境(冷战结束,美国处于美元短缺状态,大量印发钞票),我国实行了汇率改革的政策。
在实行汇率改革的时候,为了保持国内经济的平稳,又考虑到百姓的钱包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采取了一个看似矛盾实则大有乾坤的措施——在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允许人民币汇率浮动,即人们常说的“人民币不再固定汇率”;同时为了不让汇率变动影响社会的稳定,只允许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之间存在差价,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如贸易项下结算汇率的调整等。
但在现实中,由于进出口商不能完全按照官方汇率进行结算,导致出现贸易项下的黑市外汇交易,于是官方又制定相关政策限制甚至禁止这种行为。虽然效果有限,但不失为一种解决措施。 在这种反复博弈的过程中,一个看似很荒诞的办法出现了——居民个人手中的外币现钞(以美元为主)必须兑换成银行可兑换的存款,而且只能直接或间接地用于进口商品、劳务或合理出境旅游、留学。这就是说,你手里无论有多少外币,只要没有合法的使用途径,那就只能傻傻地存着或者拿着到处找用途!当然,作为补偿,你在银行里的钱可以换成外币使用——不过那得取决于国家给你多少换币额度。
在这种极为尴尬的境遇中,分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分币的主要功能就是兑换外币的辅助货币。现在外国人要不了你的分了,因为你可以直接要他的钱;中国人也不要你的分了,因为人民币不再分家了。那么分币存在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分币也就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野。2018年5月,最后一个经营纸币兑换外币业务的银行分支机构停止了营业。从此,分币真的成为了历史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