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三罗什么意思?
1953年,我国政府发布了《人民币图案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第三套人民币的发行规则和印制工序,由此开始了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工作。1962年4月,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将第三套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分别印制,并发行了1分、2分、5分的金属货币。
由于这种新发行的金属货币与二版人民币的外观相似,有碍于防伪,为此央行特意将这3种面值各印了一张大面额纸钞,用于临时替代。这就是三版人民币中的“大黑拾”、“大绿角”和“大蓝角”,俗称“刀币”“票样”或“样票”。这三张纸币上印有“试铸”二字,表明只限于试用,未正式发行。这三张“刀币”极其稀少,在收藏界极为有名。 “大黑拾”主色为黑色,图案中有阿拉伯数字“10”,因此被称之为“大黑拾”;而“大绿角”主色为绿色,图案中的阿拉伯数字“2”为绿色,故此而被称之为大绿角”;最后便是“大蓝角”,其主色调为蓝色,因为其正面图案与第二套钞票中的“工农图”相似,所以又被称之为“小蓝钞” (与第二套人民币中的“蓝一角”相对比而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