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红色几年班人民币?
1962年4月,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简称“三线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相比,这一套人民币增加了5个面值,分别是1角、2角、5角、1元、2元,同时,还取消了对纸币的币值标注方法,改为采用汉字书写面值,如“贰圆”、“伍拾圆”等;还首次采用了胶印印刷技术。
为便于识别,这套人民币在印前做了精心的设计。如,将主景图案放在钞票的正面左侧,而将国徽放在了正面右侧,又如,把面额数字放到背面右下角,并把面额数字的大小写的“圆”字都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另外,为了便于国际交往,在印制这套人民币的时候专门多制作了2000万元面额的钞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中苏关系还处于蜜月期,所以这套人民币借鉴了苏联的印钞风格,不少票面线条粗犷,对比度强烈。 例如,10元纸币正面中间是工农联盟图,上方是国徽,下方是银行行名及其拼音缩写和面额。其背面是一串拉丁字母和7个阿拉伯数字。这种组合在当时是很潮流的防伪设计手法。
另外,5元纸币和2元人民币的正面图案都是花篮,上面分别印有“五四青年节”及“六一儿童节”。这些极富时代特征的设计,让这套人民币极具收藏价值。 而随着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曾经再普通不过的人民币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儿。尤其是1962年版的两角纸币,由于发行量相对较大,存世量较为丰富,市场价格不高,深受藏友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