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造银币价值多少?
“北洋造”银元,其实是一种简称,其全称应该是“北洋机器局造”或“北洋造币厂造”字样。 北洋造银币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北洋机器局造(又称广东二仙)、北洋机器局造(东北王)、北洋造币厂造(大清金币)、北洋造币厂造(庚子国难)等。这些钱币的图案设计有着浓厚的清末民初时期特色风格,而且这些货币在现在的收藏界中很受喜爱,升值空间也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是赝品,需要认真进行分辨。
1. 北洋机器局造(又称广东二仙)“北洋机器局造”,是清政府设立最早的新式军工企业——北洋机器局所铸造。由于当时清廷财政困难,无力单独开办铸币厂,于是先委派大臣到广东洋关征收关税后,用征来的钱购买外国造币设备,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天津建立北洋机器局,正式开设铸币厂,开始制造银元。因为当时广东海关税收占全国的一半,所以被称为“广东二仙” 这种银元背面刻有“BENEATH THE QUARTER CIRCLE OF CHINA”,意思就是“中华四分之一个圆”,所以它也被称为“半圆”或者“二仙”。
2. 北洋机器局造(东北王) “北 洋机器局造”,是清政府设立最早的现代军工企业-北洋机器局所铸造。由于当时清政府财力不足,遂借师助剿,任命德国工程师儒特为总技师,雇请德商协记公司代铸银元。因这些银元由德国代铸,故正面刻有“BENEATH THE ARROW HEAD OF ANCHOR”(锚形箭头下方)的纹饰,背面则印着“NORTH WEI”(北方威)的英文字样。这种重量约26.5克,直径39毫米的银元被民间称之为“大头”。
3. 北洋造币厂造(大清金币) 在《北洋章程》中明确规定:铸造当十文、当二十文、当五十文铜元及壹百文、贰百文、叁百文、肆百文、伍百文、六百文、七百文、八百文、九百文、一千文金币。可见在当时是有计划地大量铸造金币的。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不同面额的大清金币。其中以库平重一两和福建版的一两较为多见,其他如甘肃、湖北等地铸造的壹斤、五钱、三钱、一钱等面额的金币也时有发现。虽然面值很多,但实际上都是根据清廷规定的标准重量铸造的,只不过因未流通,而使重量上显得颇为整齐划一。
4. 北洋造币厂造(庚子国难 “庚子国难”是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等逃往天津避难的这一段历史。在这期间,为了筹措军费,慈禧太后先后两次颁布诏书,允诺满足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要求,并授予列强侵华联军驻京兵权以及在北京附近驻防的权利,同时允许各国使馆直接控制武官,监督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