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龙残片有价值吗?
这个形状的龙形玉器,目前我见到过的,只有西汉早期帝陵出土的东西可以类比。 西汉文帝的母后薄太后昭灵夫人陵墓(北园)出土过一条玉龙的形状与之几乎完全一样的玉带钩。
另外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的长陵邑遗址中也曾发现过一块龙形的玉龙(长12.4厘米),该块玉龙形状与这件东汉晚期玉器的龙形大体相同。 不过这些先秦时期的龙形象都比这件要简单、粗犷得多。 这件东西应该是东汉时期的东西。而且我怀疑它应该是个带钩,因为根据报道,这个东西是河南南阳市东汉张氏墓出土。
张氏生活在东汉顺帝时期(125年—144年)。如果这个东西真是他本人的随葬品,那么这个时候“玉带钩”这种器物应该已经出现了。 但是,我看了一些文献资料和图片,发现有这种说法: “到了公元三世纪之后,带钩逐渐消失,被另一种叫‘腰带’的服饰用品所代替……在山西前凉故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北魏壁画中都出现了腰带的画面”“唐宋以来,文人多着窄袖小帽,腰部系以绦带,称为‘束带’” 我的天啊!
这难道说明,这东西不是带钩,而是一个“束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东西的价值可就不太值得称道了。 不过,我感觉这件东西比较可能是带钩,而不是束带的原因有二:
一是从报道的图片来看,这个东西的两端是有形状变化的,这种变化符合带钩入耳式(勾)或者勒子式的(环)造型特点; 而一件束带是不可能有两个形状改变的部件的。
二是根据我在网上检索到的信息来看,一般所谓的“束带”,其实指的是“束带纹饰”,也就是衣服上的一种装饰纹样,而并不是指代实际的束带。否则的话,汉服爱好者们不会一直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