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云南银锭有价值吗?
本人常年搜集各种古代钱币,古代货币,民国货币等等,具体价格需要看实物而定。 银锭是白银货币形态之一,又称元宝、锭子、银钱等,有固定形状和重量,是由官府统一铸造发行并作为法定货币使用的。 我国古代的银锭制式复杂,各地、各时代不尽相同,但大多呈长方形,上面有铭文,以表示铸造的时间和地点、币值和重量以及铸工姓名。下面介绍的是清代的银锭。
清初继续沿用明代的制度,由户部(户部银库)或地方官员在各省府设立银炉,负责铸钱、铸银,所铸的圆形方孔铜钱和方形小银角称为“官钱”。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朝廷下令停止“官铸钱”,并将全国各地回收的旧钱交内务府熔化,重新浇铸成“母钱”(也叫雕母),以供刻制制钱和银锭使用。
此后,民间的各种私铸银钱和官钱一起流通。为了与私铸的银钱相区分,官方又在原方孔外又多铸了一个圆形孔,称为“方孔圆钱”,如咸丰大钱、道光宝钞等。这种钱既不像明代那样完全依赖银两作为货币标准,也不像宋朝那样干脆废除银两而使用铜铁钱。它保留了银两的某些优点——便于储存和运输,同时又通过铸上“乾隆通宝”“嘉庆通宝”等铭文来标明钱货的年份和地点,从而提高了这些贵金属货币的地位,对以后清末的银锭形成重要影响。 清人郝懿行的《钞币说》里提到:“今人之用钱者,每以一锭之中分作二块,每块五枚,而以一面印文镌‘清’字,一面印文镌‘江’字者,则谓之‘大清江’,其值银一两也;若印文仅镌‘清’一字者,则谓‘大清’,其值银八钱也。”这里提到了两种不同的银锭——“大清”和“大清江”——它们的形状、大小和分量都是相同的,只是在大清江银锭的正面上多刻了一个汉字。人们可以根据印文判断是哪年哪地的银锭。 大清江的“江”字指的是江苏省的苏州、松江两府,而“大清”则是指天下的一切王朝。至迟从乾隆时期开始,中国的贵金属货币制度就已经形成了“中央政府统管、地方负责铸造”的模式,而且已经能够自主地调适财政开支与货币发行的关系了。这一制度为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所继承,并对现代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