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太师少保是谁画的?
谢邀 这是一幅现代的书画艺术品,创作于1944年。 题跋中的“文伯”指的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书画家、收藏家张伯驹先生(1898-1982)。他本名张存华,字伯驹、号游春客、云樵,河南镇平人,生于北京,是光绪帝妃子玉岑太后的表侄。他是一位富贵的公子哥儿,但也热衷于收藏古代书画,曾用巨资购得《平复帖》、《游春图》等文物珍品,后将其捐赠给国家。此外他还擅长书法,其隶书结体疏朗,有晋人韵味;行书用笔精到,有唐人笔意。这幅画上所题款识即出自他的手迹。
画作上的人像应该是这位艺术家本人——刘海栗,近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他以长衫文人像而著称,但这幅衣服冠帽颇有藏族服饰的风味,所以引起大家的疑问。事实上,他在20世纪30年代赴欧洲留学之前,曾在西藏工作过一年,这段经历可能给他的造型带来了一些影响。刘氏早年学画于齐白石,得其指教和称赞,亦擅竹石。此幅画作是他85岁(1978年)时的作品,现由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馆藏,并曾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