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袁大头值钱么?
1914年,国民政府财政紧张,于是决定铸造发行银元。 当时在袁世凯的斡旋下,日本同意借款给中国,同时附带了苛刻的条件,其中就包括要求中华民国政府铸造面值一的银币和铜币各一枚。正面图案都是袁世凯侧面像,背面图案都是嘉禾图,象征五谷丰登;并且特别规定,不准把这种钱投入流通市场,只许在日俄战争期间卖给日本和俄国军队。
1915年底,财政部遵照指令铸造好了一圆银元,呈递总统府备案后,因恰逢袁世凯称帝失败气急败坏病死,这项铸币工程也就此停了下来。这些银元就存放在了北京的南郊、著名的“北总布胡同”8号里。(《中央银行百年史》) 等到四年后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奉系军队的先头部队已经快进到京郊西直门了,直捣黄龙指日可待。此时吴佩孚急电召见中央银行总裁,开口就要2000万元现大洋。
当时中央银行的库存资金也不过几千万,而且都是各种有价证券和金票银票之类的,要立马变现也非易事。情急之下,有人建议将那堆放在库房里的袁大头拿出来充数,反正又不愁没人要。就这样,这批打眼一看还新的一批袁世凯纪念银币正式流落到了民间。(王振忠《旧钞故事》) 因为这次流出的是“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币”中的一类,又称“小头”,所以价格相对也不高,目前在拍卖会上,这类“小头”的一般拍品价格在30元—60元左右一枚,品相好的价格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