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的古书手抄本价值?
老教授:
您好!
我原是乡村师范学校的一位教师,2012年退休后,就回到乡下老家闲住了。闲暇喜欢看看书,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发现了一本是明朝万历年间朱载堉写的《乐律全书》,由于时间久远,加之中间曾出现过几次断代,所以保存下来的很稀少,这本书是手抄本,计50余页。从序文和书中对乐器、乐律等论述看,它是集历代研究乐律之大成,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尤其是律吕方面的确是一本宝贵的资料。但因手抄本,字略显粗疏,且中间部分被水浸湿后有些模糊。为存盛世之一迹,留文化之遗响,特将此书影印件奉赠请教。我不知这本400年前刻印的手抄本《乐律全书》有什么价值。
影印本《乐律全书》
李教授:
中国古代有不少乐律学家对乐律研究很深,明代朱载堉的《乐律全书》更集中地反映了这一领域的丰硕成果,此书是继《礼记乐记》以来,又一部重要的乐律学著作。朱载堉,初名瑜,后更名载堉,广平府魏县人,明代宗祖藩王。其父朱木铎(人称“中书公”)深通音律,为当时乐律名家。幼年朱载堉随父学习音乐,对其父研究的“十二均管”有独到的见解,在他14岁时曾对“十二均管”作了修改,并作了大量的乐律研究。后终其一生对乐律学作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而《乐律全书》则集中体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硕果。此书共30万字,包括《律吕详解》《六代钟》《律吕正论》《律吕歧说》《律吕议测》《奏议存问》《律吕本末》《管色异同》《新定管色》《雅乐设音》《诸律会义》《五声徽旨》等11个部分。书中文言、语体兼用,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且征引广博,引史证经,中外兼收,内容极为丰富。
全书共分30卷,60多万字,是继《礼记·乐记》以来又一重要的乐论著作。从所征引的文献来看,它是集历代研究乐律之大成,尤以《魏风》和《郑风》中关于乐律的论述最为渊博。该书对中国乐律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史载,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朱载堉创建密律管(又称管腔乐器),实测三声诸律。密律管的创制实验,为中国律学研究提供了一宗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