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袁大头o版什么意思?
“袁大头”在钱币收藏界人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珍贵的历史意义,“袁大头”是袁世凯的代表钱币。在1912—1928年间,袁世凯像币是流通最大的钱币。2002年,上海收藏家黄伯赤以一枚藏品“民国三十二年甘肃造袁像一百元”,打破了当年由美国威斯·来大学考克斯美术馆所创造的中国大陆地区古钱币拍卖记录,此藏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我国银元图案多变,尤其是人物画像,有极为夸张和变形的;有画面情节性的;也有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的。而袁大头之所以流传甚广、深入人心,主要因为其图案简洁大方,文字规整有神,艺术水平和艺术造诣非常高,尤其是其肖像栩栩如生,使钱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袁大头o版”
指的是币正面袁世凯侧面像,背面嘉禾纹饰。1914年8月,北洋政府公布了《国币条例》,规定自1914年秋,以袁世凯像为国币,定名为“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俗称“袁大头”。起初,“袁大头”共有三类:第一类是壹圆、贰圆、伍圆、拾圆四种;第二类是银毫子,共九种,每个面值各有两种款式,一种是正面饰花鸟纹,背面饰嘉禾纹的,一种是正面饰人物图案,背面饰嘉禾纹的;第三类是金质勋章,贰圆一种。
后来,为了满足国内市场上洋元以及铜元、红色钱等多种币制的需求,北洋政府又批准制造银辅币,即袁大头o版,币值分壹圆、五角、贰角、壹角4种。其中1916年的袁大头o版壹圆最为常见。
这一时期,市面上还流通着一种袁世凯像背红豆银币。传说,这种银币是袁世凯为了讨老婆杨翠喜而铸的。为此,当朝御史邓士奎曾上书参奏袁世凯。于是,袁世凯让造币厂在银币上加铸红豆,以避邪兆吉。红豆银币因而得名。同时,还有一种袁世凯像背红钱,红钱是民间对铜钱的一种称呼。因为此币正面刻有袁像,背面铸有红钱二字,所以称为袁像背红钱。这些暗记,很多钱币藏家并不知道。
“袁大头”何时流通
“袁大头”何时开始流通,为何流通?
很多收藏者在第一个疑问,关于钱币的史料中记载的是“以作新币之用”。当时的新币肯定是革命筹款划一币制的新银币,但当时的袁世凯根本没有当大总统的实力,他的北洋军被蔡锷打败,并且被广西都督陆荣廷打击,实力大减。后来,又是通过“花旗国”老美从中斡旋,才结束了被“促醒”的革命军击败的局面。《南京江宁师范学校校史资料》称袁世凯“谋救唐培里、吴景濂、顾维钧等多人被困宁邑。袁亲自出资资助钱均夫、蒋百里、王敦裕、戴渊如、周佛海等东渡日本,向日本友人大隈重信等人求援。后大隈派日本政界、军界要人山根立从天津亲见袁氏,商借各国银行300万元,救袁解困。唐、吴、顾三人得解险,唐被通缉后亡命日本,后参加日本士官学校,成为中国近代著名陆军军官。”。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是“花旗国”老美“出面斡旋”,让袁解决了经济危机,才能“重组势力”。所以“袁大头”应该在老美援助的后来才会正式流通,但具体时间无法考证。
第二问:为何袁世凯形象的钱币流通数量那么巨大而且影响深远?
因为这时的中国,无论是商业贸易还是民间交往仍以元宝(铜钱)白银为主。
“袁大头”为何能战胜同盟国
1914年6月2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这场欧洲大战中,中国作为同盟国成员国,不得向侵略中国的国家出售军火。但背弃“友谊”,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军火及人才,数目极大。如日本帮助中国建立空军,组建的第一支中国航空队伍就配备有日本航空母舰。中国购买的日本战舰,在1937年的中日战争中被日军使用,为日本攻击中国作了贡献。
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像银币作为流通钱币必然逐渐减少。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利用银两结算仍然普遍。对于农民来讲,习惯用银两交钱交货。由于银两衡重不便,易找零,易伪造,后来逐步改用银元,并允许银钱并重。
从1914年墨西哥铸造“站洋”(一种外国人像银元)起,全国竞相仿效,银元和外国银元同时流通。于是,袁像币在市场上被抵制。1918年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发生的抢米风潮,以“袁大头”为标的冲击四省当铺、钱庄,就是一次经济起义。结果,袁大头不得不宣布没收江苏、安徽两省造币厂。
1927年11月,上海工部局将造币厂修改为机器铸造厂,将厂价改为市价,铸造袁大头和孙中山像半身银币两种。这一时期,市场上袁大头十分稀少,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