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条多少克?

饶亦乐饶亦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清代,朝廷发行了两种面额的银条,一种是4两重的,一种是三两重的,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晚清野记》、《清会典例》、《光绪会典事例》、《清季野史》、《清理财政纲目》等书籍中都有这方面的描述。这跟清朝的货币制度是有关系的,因为清朝是一个以银为本位的古代货币制度,所以,清朝的银两分为元宝和宝钞,也就是银饼和银条。

清代银条的成色为98两,也就是每两98两,重量为360克到370克。根据《中国历代度量衡考》,我们可以知道,清初实行的旧制一两为373克,雍正年间,则改成了10钱为1两,于是,一两的重量就变成了37.3克。那么,360克到370克的4两重银条,其实际重量应该为1492克到1484克,也就是说,清代银条的重量为1492克到1484克。

其实,在清代,银条与银锭是一致的,银条也经常被当成银锭。清代银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花边四式形,上铸“光绪二十五年制”的字样,下铸“库平足纹”,重约481克;另外一种是圆形长方形,上面铸“光绪二十七年”的字样,下铸“足纹银”的字样,重约555克。

“足纹”是一种成色高的银子,在清代银条和元宝中,都有足纹这一说法,意思是一等品。清代银银条除了4两重的外,还有很多种的重量。《中国古代银锭》中记载,在雍正时期,有5两重的银条,重量是1865克,《清朝野史》中有银条记载:“其重者五两者,重一千九百克,中者三两者,重一千零五十克,再中者一两者,重三百克,最为通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