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字典值钱吗?
字典作为学习文字与查阅文字的工具书,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播者,承载着文化的使命,它随着文化的积淀、文字的增多而不断修订和编撰。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字典的产生也比国外早,早在2500年前就有了供学习文字查阅用的字书。随着文字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字典也不断发展修订和完善,并出现了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康熙字典》就是我国按部首编排的字典的巅峰之作。
《康熙字典》初刊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康煕皇帝亲自授意和督编,组织陈廷敬、王奕清主编,张玉书、凌鹤、史夔等30多位文臣历时三年共同完成。《康熙字典》以康熙帝年号命名,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大型字书。这部字典收集了古代韵书之字和通行于康熙时的汉字,共47000余字,部首214个,并于每字下标注音义,该字典在集大成的规模、精善审慎的校勘、规范典雅的注音、丰富实用的释义和科学合理的体例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自初版问世后曾多次翻刻再版,流行极为广泛,成为海内外学子学习汉语的必备之书,在我国出版史上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字典是学习文字的工具书,常会被多次翻阅查检和使用,易破损毁坏,其成书301年中仅初印本和早期印本存世极少,而完整存世者更少,是极为贵重的古籍,因而《康熙字典》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是古籍珍藏拍卖的“抢手货”和“金疙瘩”,每次面世拍卖,必然引起“哄抢”。2003年3月北京华辰拍卖会上上拍一部《康熙字典》,结果以22万元成交,此后价格一路攀升。2006年《康熙字典》在北京匡时拍卖会上拍出100.8万元的天价。2009年12月14日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上上拍《康熙字典》初印(乾隆乙卯年补修)四函40册,为近百年来流传海外的国之瑰宝,结果引起了场内数十位收藏家和机构买家长达30分钟的持续加价争夺,最终以322万元的天价成交,创造了古籍拍卖的世界最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