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缝纫机吗?
有,清代已经有缝纫机
清代虽然落后,但也没落后到清王朝灭亡袁世凯当总统了还不会用缝纫机的地步。
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于1892年购置了英国生产的先进机器,于湖北机器织布局开始自制机制衣裳。清宫档案中有光绪赐御前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棉夹衣用机织的记载。这些机制衣裳都是用缝纫机缝制的。
辛亥革命前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工商业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武汉、香港等已普遍使用缝纫机,专门制作西式服装、呢绒服装、学生制服和中式女服。如上海,据1913年英租界工部局的调查记载,全市已有缝纫机400台。20世纪20年代初已达700台,并出现了专门经营缝纫机的商行,如德昌行、昌兴和行、联昌行等。当时所用缝纫机,多为英、美、德国进口。
1916年,北京张耀庭仿照外国式样,研制出我国第一架国产缝纫机,并取名叫“发髻牌”,在北京前门大街开了中国第一家“发髻牌”缝纫机商行,开始了我国生产、销售缝纫机的历史。此后,国产缝纫机迅速发展。到了1930年代,上海永昌机器厂、华生电器公司和广州、天津等地的一些厂家,竞相生产机手操作的国产脚踏缝纫机和电动缝纫机,畅销全国,还远销南洋群岛。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缝纫机用户不断增加,修配业和制销各种缝纫机零配件的辅业也随之发展起来。